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4-02-20 16:05:36
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1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xx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xx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xx年超过20%,20xx年超过30%,并于20xx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xx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此处隐藏54158个字……x位xx岁左右的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开展试运行。为将智慧养老平台试点扩大,xxxx年x月,正式启动医养结合居家健康养老平台,目前,先期xxx只智能手环已经投放使用。下一步,共计xxxx只智能健康手环将陆续投放辖区,守护居家老人健康。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促进“医”、“养”有机结合。一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我市xx老年公寓等x家养老机构内设医院,xx老年公寓等x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门诊或卫生室。二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xx区“xx”老年综合养护院建在核工业二〇二医院内,养护院与二○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老人入住前,由医院进行健康评估,按疾病谱进行分类,双方共享疾病信息。养护院和医院病房之间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入驻养老机构的老人可享受日常的卫生诊疗、护理服务,以及先入院后办理住院手续的服务等。三是成立老年护理院,突出xx医药、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我市将xx医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融入医养结合全过程,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的xx医药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xx中医院与奥林老年公寓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奥林老年公寓护理院。内设床位xx张,设有xx医科、中医科、妇产科、骨伤科、心身医学科、治未病科、体检科、急诊科、药剂科、影像科、超声科、临终关怀科等xx余个科室,由xx名医护人员组建成医疗护理团队,全天全年为入驻老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医疗设施、病区设施全面,老年人不出公寓即可办理就医住院手续,享受医保划卡及其他医疗健康服务,打造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试点。

“两院一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xx老年公寓老年慢病康复医院和“中环国际”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日常医护诊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养生养老、康复训练、护理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服务。

政府投资,“抱团”养老。xx区共投资xxxx万元,在xx村分别建成互助幸福大院。xx周岁以上农牧民按照“自愿搬迁、拆旧搬新”原则,可免费入住互助幸福大院,xx区卫健委为每位入住老人排查疾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具有xx中医特色养生、保健、治疗为一体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存在问题及困难

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健、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养老院设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急需纳入医保定点报销范围。居家老人的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设立家庭病床、家庭医疗康复纳入医疗报销等制度仍需完善。

目前我市xx家养老机构,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xx老年公寓等x家内设医疗机构外,其余养老机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xx%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特别是乡镇、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基层医疗服务设施薄弱,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二、关于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思考

我市老龄化情况较为严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市的医养结合工作。

(一)增加投入,引入多部门合作

根据市老年人情况合理预测老年人支出,增加财政拨款的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医养服务。积极探索老年人长期照料保险制度。医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民政的工作或是卫健的工作,政府在做好有效的监管的同时还要担任重要的协调职能,要协调民政、卫健、医保、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融合参与,成立市级层面的医养结合工作机构,完善我市医养结合政策统一管理,建立医养结合一体化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增加部门间的凝聚力。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

(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医养结合项目

借鉴xx省常州市金东方颐养园项目经验,拟利用我市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在建的xx中医院二期项目、包医国际医院项目、市第八医院养护楼项目,引入地产项目合作,发挥医疗优势,建设高标准的医养结合居住区,把医院融入到住宅区,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让老人生活在社区,既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享受贴心服务,又能在健康出现状况时得到及时医治和专业护理。

(三)发挥基层卫生机构优势,开展居家养老

从目前我市的养老情况来看,居家养老还是老年人养老的首选,相比农村地区,城市中心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较高。利用基层医疗机构优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职能,开设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社区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建立社会养老分层服务模式,健康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居家养老为主,鼓励社区或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创造条件,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例如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分类管理,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服务,同时社区和医院等机构紧密合作, 构成我市养老网络。也可以借鉴常州金东方医养机构模式,发展社区建立机构化、一体化运营,为老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继续居住, 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从而实现医养康护一体化。

(四)利用信息化优势,搭建现代化医养结合平台

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实现个人健康管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市内所有xx岁老年人的信息数据,并加快对健康信息情况档案的使用,重点关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情况,及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五)加强与院校合作,搭建医养人才队伍

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养老服务人员,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机制;医养机构和xx医学院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实习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稳定养老部门的医护人才,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相应开设相关专业。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关于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